点击收藏本站
钢铁业余热资源回收潜力巨大 可再生资源回收第三批试点将启动
12-20 来源: 】 浏览:次 评论:0

 我国钢铁企业每年约产生1.5亿吨标准煤余热资源,余热资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余热资源的载体看,可分为固态载体余热资源、液态载体余热资源、气态载体余热资源三大类。例如炼焦工序红焦、热钢坯等属于固态载体余热资源;冲渣水余热、铁水显热、冷凝水余热、冷却水等属于液体载体余热资源;钢铁企业各类炉窑的烟气余热则属于气态余热资源。

各类余热资源根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等余热资源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应优先回收,例如焦炉红焦显热、转炉烟气余热等;二等余热资源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应尽快回收,例如烧结余热、连铸坯热送;三等余热资源属于回收经济性较差、技术难度高的余热资源,例如焦炉荒煤气显热由于目前技术不具备条件没有回收;大量350℃以下的中低温烟气余热由于其投资回报差、没有适当的热用户导致没有回收;冲渣水由于温度低、水质复杂导致基本未被利用。

据研究,我国钢铁行业余热回收利用率仅30%左右,还有大量余热资源直接排放,导致能源浪费,未被回收余热资源中主要以三等余热资源为主,其中又以气态载体余热资源为主。如何将钢铁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不仅是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课题,也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未被回收余热资源具有量小、分散的特点,投资回报较差;同时由于周围环境中热用户的限制,可利用技术也受到限制。为将低温余热转化为各种环境都可利用的能源,利用低温余热发电成为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可通过采用不同低沸点的有机物(或者混合物)作为工质,可回收55℃以上的低温热能(液态)。

钢铁行业低温余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应遵循以下思路:

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日”的低品位等难以回收余热资源必然会成为“明日”的优质能源。工业余热利用是不会新增污染排放的能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余热资源也是“新能源”。

二是钢铁企业低温余热资源宜推进综合梯级利用。钢铁企业各类工业炉窑众多(宝钢在上海地区有300余座),不同炉窑烟气携带低品位余热资源量大小、成分、品位等要素各不相同,余热资源利用应根据余热的数量、品质(温度)和用户需求,按照能级匹配的原则,即“逐级回收、温度对口、梯级利用”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余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从具体操作上看,低品位余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总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确保炉窑设备状态完整,通过高效燃烧、空燃比控制,减少烟气携带余热浪费;其次利用炉窑烟气余热加热燃烧用空气和燃气,降低排放烟气温度;最后根据周边用户特点采用烟气直接加热、发电、回收热水与热风供周围用户使用。

三是积极推进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并结合企业现场环境,开展蓄能供热、热泵、吸收式制冷等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推进区域热电冷三联产技术应用。通过持续努力,低品位余热资源回收水平必将持续提高,钢铁企业将以更低能耗、更低排放、更低成本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钢铁精品。

 

在节能减排、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昨日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上透露,要求地方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保证资金使用效果,提升分拣与处理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使得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分析人士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一部分,伴随着政策、技术和渠道逐步成熟,再生资源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峰时期,因而看好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近期启动第三批试点工作

4月7日至8日,商务部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姜增伟透露,近期商务部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10个试点城市的回收体系建设和20个省份的区域性回收基地建设。

据了解,相关部委将通过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的方式,支持河北、山西、新疆等20个地区的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支持标准为每个项目原则上最高为总投资额的50%。

这20个地区分别为,河北、山西、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除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外,还将加紧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支持大同、哈尔滨、南京、马鞍山、南昌、潍坊、烟台、漯河、武汉、玉溪10个城市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支持标准同样最高为项目总投资额的50%。

要求培育龙头企业

姜增伟还透露,今后五年,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回收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开,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

近几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吨,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000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近1倍,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

在此环境下,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姜增伟要求,地方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产业进入发展高峰期

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等。但随着我国近十几年来电子产品、汽车和大型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船舶和机电设备等,成为再生资源发展的新方向。

湘财证券分析人士表示,“政策、技术和渠道”是再生资源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政策方面,随着资源循环利用进入“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行业的发展具备了理想的外部环境;技术方面,一大批企业已经掌握了环境友好的先进处理技术;资源回收渠道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回收体系建设较为落后,非法小作坊遍地开花,而正规处理企业却难以获得废弃物渠道资源。但随着资源循环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废弃物资源的回收渠道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前景光明。

分析人士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一部分,作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峰时期,因而看好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关上市公司包括荐格林美、贵研铂业、江苏三友等。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钢铁行业获北上资金加仓明显 下一篇: 包揽世界一半钢产量,4.7万家企业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
  • “网”建平台 钢铁交易三千亿
  • 上海钢联任竹倩:预计2024年中国钢
  • 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稳增长效果不断显
  • 八钢高炉示范项目力争年减排二氧化
  • 热门文章

  • 全讯网Lgmi:1月20日钢铁行业概览
  • 螺纹钢后市难有起色
  • 钢材出口退税方案调整 合金钢“潜规
  • 钢铁行业迎来新变更
  • 高盛:明年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疲弱
  • 相关文章